一、团队介绍
智能科学与技术科研团队(Team for IST of XHU)是一支在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,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强,创新能力和研究优势显著。成员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领域,团队共9人,其中高级职称5人,中级职称4人,具备博士学位(含在读1人)4人、硕士生导师5人、在读硕士30余人。团队聚焦智能科学与技术,研究方向涉及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智能信息处理、无线电智能监管技术和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。
二、研究方向
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向,以自然语言、语音、计算机视觉和交通数据等为研究对象,开展包括监督学习、无监督学习、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基础研究与应用,专家系统开发、知识表示与推理和多模态大模型。应用方向包括公安、医疗、交通出行和金融服务等。
智能信息处理方向,以无线电监管大数据、图像和视频等为研究对象,开展云存储技术、数据清洗、大数据关联分析、聚类分析、分类分析、异常分析等机器学习和决策分析方法研究。
无线电智能监管技术方向,围绕“无线电管理的科学、技术和应用问题”开展研发工作,研究内容涵盖无线电信号智能分析与监测、无线电监测网络部署、无线电信号定位、电磁环境动态评价、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、无线电台站管理、无线电应急指挥自动化与智能化等。
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方向,以大数据分析、深度学习等工具,研究图像视频分割、图像去模糊和超分辨、视频对象跟踪、生成对抗学习、图像去噪、增强、复原和特征提取,多目标检测、识别与跟踪,生物特征鉴别,事件检测及行为理解,多源图像智能处理及其应用。
三、团队成员
孔明明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西华大学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电监测与管理、智能信息处理、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开发和应用。在《Knowledge-Based Systems》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》《Neurocomputing》等国际期刊,和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AAAI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,负责、主研国家级、地厅级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0余项。长期为无线电监管机构、公安和部队提供大数据分析系统研发与辅助决策。曾获2018年度中国无线电协会无线电管理科学技术三等奖、2022年西华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。多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和教育培训,配合相关部门多次参与无线电重大活动保障、电磁环境测试与监测工作。指导学生团队完成“西华杯”、“创新基金”、计算机设计大赛”、“计算机作品大赛”、“挑战杯”、“5G技术大赛”和“大学生创新创业”等项目,有着丰富的实战型项目开发、管理经验。
罗冰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西华青年学者,研究领域:计算机视觉,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,图像恢复,无线感知,雷达信号处理等方向。在图像视频处理、智能媒体分析、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/接收学术论文40余篇。其中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11篇,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、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,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等,以及行业类多媒体顶级会议ACM Multimedia。担任IEEE Trans. Image Process./Circuits Syst. Video Technol./ Multimedia / Cybern. / SPIC 等多个国际顶级、权威期刊及会议审稿人。CCF理事会会员,中国图像图形CSIG协会会员,IEEE 会员,ACM SIGMM 多媒体专业组织会员。教学方面:《机器学习与开发框架》《大数据分析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
李波,副教授,硕导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工学博士,CCF会员,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,大数据,智能信息处理,专注研究领域包括医学图像处理、人工智能在烟草领域的应用、烟草大数据分析与处理、烟叶烘烤测产评估系统开发等。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,获得国际专利授权2项,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,主持横向研发项目8项。教学方面:《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》、《数据库》、《数值分析》、《NoSQL数据库》、《高级程序设计》(研究生)课程的教学工作。
魏冬梅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物联网与智能科学工程系主任,研究方向:智能信息处理,智能群决策,人工智能、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。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 MOOC 联盟四川省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;中国计算机学会 (CCF) 会员;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(CAAI) 会员。 在《Entropy》、《Journal of Sensors》、《Computer Comunication》、《计算机仿真》等期刊以及国际会议IEEE FUZZY, ISKE, ICCSE等发表论文20余篇。曾获四川省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,西华大学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,西华大学第一届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,四川省第三批一流课程负责人。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教改项目8 项,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及省部级项目6项。
钟世芬 ,副教授,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。2003年获西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、2009年获西华大学优秀教师称号。2004年获西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(第3完成人),2005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(第3完成人),2016年获西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(第2完成人),2021年获西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(第1完成人)、2023年获西华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(第2完成人)、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(第2完成人)。曾主持校级教改项目4项、省级教改项目1项、校级精品课程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》1门、校级一流本科课程《大数据与数据分析》1门、校级课程思政课程《大数据与数据分析》1门、参研校级和省级教改项目多项。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,获实用新型专利多项、软件著作权多个,发表学术和教改论文30余篇,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本。指导学生获得“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”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共计10余人次。
王璐,讲师,硕士生导师,博士。研究领域粒计算、模糊集、不确定性决策方法、粗糙集、冲突分析等。在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已发表11 篇学术论文。担任《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》、《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》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》等国际知名期刊的审稿人。参研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2 项省科技厅项目,1 项自主课题-重点项目。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。 教学方面:《工程伦理与项目管理》、《离散数学》、《大数据与数据分析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
唐剑梅
唐剑梅,讲师,硕士学位。主要从事教学及教研工作。2018年入选西华大学“教学师资支持计划”, 2019年获得西华大学第一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,2023年获得西华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团队(成员)及第三届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团队(成员)。曾获2016年“西华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奖”一等奖(第6完成人)及“西华大学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奖”一等奖(第3完成人)。曾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出版教材3部(其中2020年出版的《大数据通识读本》(副主编)获得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“优秀教材奖”)。以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。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,参研省级及校级教改项目多项。曾任数据结构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、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(第三批校级一流课程)负责人。指导学生获得“蓝桥杯”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共计70余人次,多次获得蓝桥杯优秀指导教师证书。指导学生获得“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”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共计10余人次。参研科研项目10余项。
四、主要科研成果
(一)代表性论文
1、GLIC:General Format Learned Image Compression,AAAI(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2025.( 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)
2、FITE-GAT: Enhancing aspect-level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with FT-RoBERTa induced trees and graph attention network,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, vol. 264, p. 125890, Mar. 2025, doi: 10.1016/j.eswa.2024.125890. (SCI一区, IF=7.5)
3、A hunger-based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distributed crawler,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, Volume 222, 2023, 119798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eswa.2023.119798. (SCI一区, IF=8.665)
4、Sentiment Lexical Strength Enhanced Self-supervised Attention Learning for sentiment analysis, Knowledge-Based Systems, Volume 252, 2022, 109335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knosys.2022.109335. (SCI一区, IF=8.139)
5、Blind Image Deblurring via Minimizing Similarity between Fuzzy sets on Image Pixels.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, Vol. 32,no. 3, pp. 1467-1482, 2022. (中科院SCI 1区top)
6、Blind Image Deblurring via Superpixel Segmentation Prior.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21 (中科院SCI 1区top)
(二)代表性知识产权
[1] 基于组合预测法的主题词搜索爬虫调度方法及其系统,20230519,中国,ZL202110701204.8
[2] 一种字符串检索方法,2023.04.25,中国,ZL202110860647.1
[3]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无人机跳频信号检测及识别方法(已转让),2022.07.15,中国,ZL201910443369.2
[4] 无线电频谱监测数据中的时序模式序列提取方法及存储方法(已转让),2022.02.08,中国,ZL201810488543.0
[5] 一种自适应的实时频谱数据的压缩方法及系统,2021.07.02,中国,ZL201810753478.X
[6] 一种无线电监测运行管理系统,2021.04.09,中国,ZL201810751875.3
[7] 一种无线电监测运行管理装置,2021.04.09,中国,ZL201810753470.3
[8]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调频广播信号报时特征识别方法,20181225,中国,ZL201710197480.9
[9] 一种基于无线电信号路测功率值的信源定位方法,2018.11.02,中国,ZL2015106086142
[10] 一种调频广播信号的监测方法,2018.08.17,中国,ZL201610369831.5
[11] 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广播保障方法,2018.08.17,中国,ZL201610365500.4
[12] 一种基于路测功率值的信源定位方法,2018.06.01,中国,ZL201510608642.4
[13] 一种防撞无人飞行器系统及其防撞方法,2018.07.13,中国,ZL201510606155.4
[14]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应急保护系统及方法,2017.04.05,中国,ZL201510327894.X
[15]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,2017.12.05,中国,ZL201510496912.7
[16] 一种基于多旋翼机器人的地面遥控的空中无线电监测系统,2017.01.04,中国,ZL201410303894.1
[17] 空中无线电监测智能机器人,2017.02.15,中国,ZL201410629854.6
[18] 用于无线电监测的空中智能机器人, 2017.04.05 ,中国,ZL201410629301.0
[19] 一种空中无线电监测智能机器人,2017.04.05,中国,ZL201410629726.1
(三)获奖
2018年度中国无线电协会无线电管理科学技术奖,三等奖.
(四)科研项目
1、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基于智能监测模式的航空无线电干扰分析研究(2021AAC03439
2、2020年度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,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(cstc2020jscx-cylhX0004)
3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基于共同模式挖掘的弱监督视频语义分割方法研究(61801398)
(五)学科竞赛
1、2023年(第16届)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,二等奖,2023年7-8月
2、2022年(第15届)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,二等奖,2022年7-8月
3、2022年第十七届四川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,一等奖,2022年6月
4、2022年第十七届四川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,一等奖,2022年6月